继电器是自动化控制领域应用中的重要角色,近年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,各个继电器企业争相推出最新款差异化的产品,使得继电器已经超出传统意义上简单的时域基础元件的概念,尤其是高科技先进技术性能指标产品的出现,更给继电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。 据统计,目前我国有近300家继电器企业,其中大多数在生产低成本的机电继电器,只有少部分企业正在扩大高端继电器的生产规模。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之一的厦门宏发有限公司总裁郭满金认为,我国继电器生产能力正在不断提高,创新步伐正在加快,国际竞争力也不断增强,无论是产业层面还是企业层面,都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实力,我国已步入世界继电器产业大国行列。但国内企业与国际厂商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,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普遍较小、盈利能力较弱、研发投入水平较低、创新能力不足。 专家表示,对于国内继电器企业而言,无论是从专业专注、国家需求,还是从市场取向来看,门类齐全的继电器及新型继电器产品都应该是核心主导产品。从创新的紧迫性、现实性和前瞻性出发,继电器产业首先要明确发展方向发展新型继电器,要力争在新型继电器领域多点突破,引领继电器产业发展;其次,优先发展壮大产业链上游核心基础产业,包括精密模具、核心零部件、继电器专用制造设备仪器以及研发设计、软件、继电器专用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业。
2013年的LED商业的照明市场异常火热。上半年的LED路灯招标总额已超过几百亿元,此外,由于国际LED企业大规模与中国LED企业合作,整体提升了中国LED技术水品,预计随着LED技术的日渐成熟,产品价格不断下调,可推广面将越来越大,LED商业照明将迎来发展新时代。
尚普咨询行业分析师指出:LED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半导体,它改变了白炽灯钨丝发光与节能灯三基色粉发光的原理,而采用电场发光。LED作为第四代光源,是新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光源,其各项特征完全符合“绿色照明”的要求,是最理想的绿色照明产品。它的未来市场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。
所谓“绿色照明”,是指通过科学的照明设计,采用效率高、寿命长、安全和性能稳定的照明电器产品(包括光源、电器附件、配线器材及调光控制设备等),最终达到建成环保、高效、舒适、安全、经济,有益于环境和提高视觉舒适度的照明系统。这样的照明系统不仅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,而且对环境保护、安全方面都是非常有益的,这对LED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。
另外,LED照明产品的市场渗透是分层次的。层次分级又主要取决于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、能源紧迫程度等。而LED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绿色光源,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、显示、装饰、背光源、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领域。一般来说,从照明应用细分市场来看,长时间的工厂照明、商业照明需求总是最先爆发,局部照明应用快速渗透,最终逐渐走向家庭照明。
LED球泡灯具与白炽灯比较,其最大的发展动力就是节能环保的优势。而且亮度也优于白炽灯泡。同时具有多方面的性能。鉴于当前全球能源短缺的忧虑再度升高的背景下,节约能源是我们未来面临的重要的问题,在这一点上也促使着我国的LED照明的发展,这种发展定是不可阻挡的。
尚普咨询在《2013-2017年中国LED照明市场分析调查报告》中提到:在照明领域,LED发光产品的应用正吸引着世人的目光,LED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光源产品,必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,二十一世纪将进入以LED为代表的新型照明光源时代。
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,普通的人工化模式已满足不了其发展的速度,所以工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机器人的支持和应用。于是在技术的推动下,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,自适应能力强的机器人已经成为机械行业发展的未来力量。据相关专家预测,明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。我国机器人研究和产业应用,已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。
尚普咨询机械行业分析师指出: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。它不仅可以减轻人们的体力劳动强度,也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事故发生率。所以机器人的发展是备受大家关注的,机器人也在掀起工业产业的革命。在其中有发展机遇也有一定的挑战。
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广阔
我国正从劳动密集型向现代制造业转型,在工业生产向自动化生产转型的道路上,大力引进机器人变得不可或缺。在此大背景下,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国更是出台了工业转型升级、发展高端制造装备、智能制造装备等一系列有利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。此外,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,残疾人口数量庞大,客观上都将给医疗、服务以及教育等家用机器人,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。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,必定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。
我国机器人的发展机遇
政府方面是特别支持的,近年来,国家对机器人产业进行财政支持。不仅如此,由政府牵头,今年4月,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,5月杭州机器人产业联盟在杭州成立,10月杭州机器人协会在杭州成立。媒体也对机器人进行一系列的报道和宣传。
国内机器人面临的挑战
一、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,受制于国外。比如机械、电气部分的同步带、带轮和运动控制部分的关键芯片、传感器等都是依赖国外的,国内的质量不能保证。二、机械工业基础薄弱,硬件、设备,人才和操作工储备,管理水平等各方面都很弱。
尚普咨询《2012-2016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调查及前景分析报告》显示:在此机遇面前,如何开发出国产化核心技术与核心关键零部件,如何率先实现下一代机器人,也即智能型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,将是决定我国机器人研究和产业应用能否得到真正发展,以及我国自主品牌能否获得机器人市场的关键所在。
|